[置顶] 广告50问
我的博客生涯
我的第一个个人网站是在99年建立的,用的是国外的自助建站网站,加了几个链接后欣喜若狂。
我的第一个用DREAMWEAVER建的网站也是在同年建立的,是一个IT产品网站,搭在163的免费空间下,在互联网还未成为“眼球”的时候,达成了2件交易,收到了几千块钱。收到了IT杂志的约稿,赚了几百块钱。
印象福州
看到有家臭豆腐店搞起了专卖,门面的电视机玩的是GUERRILLA ADVERTISING,大声地在讲臭豆腐创业的故事......
[img]upload/month_0603/12001413urjx_3yin.jpg[/img]
两个流氓
最近流氓的做法是要对宽带按流量收费,这招更无耻。用户购买了2M的带宽,凭什么就不能把它用足呢?再说实际带宽还肯定达不到合同约定的值。在合同范围内,你管我是浏览网页还是BT下载呢?自身的基础投入不够,却拼命增加客户才是造成网络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。
BT好啊,我现在都不买DVD了。
美国2月最佳TVC-FedEx穴居人篇
[img]upload/month_0603/09234717oldr_fedexcaveman.jpg[/img]
“包裹没寄成”
“用了FedEx吗?”
“没有”
Vodafone不一样的电信广告
最近看了奥美为爱尔兰Eircell(被VODAFONE于2001年收购)的广告,属于“希望是由我做的广告”的类别,非常特别,而且源于BIG IDEA,非常容易被执行成360传播。
抓得洞察是,VODAFONE丰富消费者的生活,使他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,创造更多的沟通。消费者愿意将在各个时刻碰到的各种事情与人沟通和分享。
[img]upload/month_0603/09011428b91e_vodafone1.jpg[/img]
乏
下午一个误操作,网站丢失了数据,又忙着不停地修复,下载上传、下载上传。基本上算是搞定了,乏。
不如静下来,喝口茶,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。
苯的背后
英国食品标准局最新的消息是正在对230种软饮料进行检测是否苯含量超标,我注意到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官方网站www.food.gov.uk同时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:我们每天从空气中要吸进220毫克的苯,而目前发现软饮料中含量最高的1公升含8毫克,而大部分的软饮料大大低于此含量。
国内的媒体可就热闹了,首先是网站曝光,接着是电视媒体,矛头直指芬达和美年达。两乐的芬达(COCA)和美年达(PEPSI)成为焦点的原因是枪打出头鸟。从北京卫视最新的调查显示,大部分消费者是宁可信其有,不购买这两种产品。其实国内大部分饮料都添加了苯甲酸纳和维生素C,可为什么调查的结果不是“我最近不购买饮料呢?”
以败坏广告的名义
据说福建招行信用卡对广告人的信用额度控制得很严,发放的额度还不如广告人工资的1/2或1/3。
“你们这些做广告的。”
那么,谁在败坏广告的名声。
最近流行的营销词汇
病毒传播(我以前给丫改了个名,叫蠕虫式传播)应该就是客户想表达的意思。其实从本源上来讲,只要品牌本身能挖掘出有魅力的主张,围绕着这个主张坚持整合传播的执行,就能累积成为话题的资本。需要专门策划一个病毒传播吗?没必要。
新的词汇很多,最近很流行“蓝海“,据说韩国的政府和企业将蓝海战略作为必读书籍,好像中国经营报还把蓝海批了一道,意思是说迎合了中国企业目前不踏实,老想一朝暴富的心态。蓝海是相对红海来讲的,所谓红海就是PORTER的竞争理论,以竞争为导向的策略,导致的是价格拼杀,血流满地的红海,而蓝海就是调出竞争,另辟蹊径,发现未满足的需求。听起来就是将差异化,只不过这差异化是不是在现有框架内的差异化。
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太阳马戏团,去除动物表演,加入专业运动员来表演,把马戏场变成有剧情、现代、整洁的高尚场所。结果吸引了成人观众,甚至企业商务往来亦将其作为平台。通过蓝海战略,太阳成功地击败了传统的只吸引儿童的玲玲马戏团。
SWATCH也是一个例子,去除繁复的设计,降低了成本之外,还把自己塑造成时尚的代名词,这样也跳出了瑞士钟表的红海。
当球不在脚上的时候
李雷雷一次次地把球门球开到己方半场,还要往对方脚下送的时候,也送给了后卫3张黄牌,更送给了伊拉克获胜的一脚世界波任意球。
陶伟无谓地瞎跑换来了个左脚外脚背进球,原指望能封住球迷的嘴,最后的失球反更突出了他的无能,尽管不关他事,反正他也没干啥事。